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来宾 [切换]
    来宾KTV招聘网 > 来宾热点资讯 > 来宾学习/知识 >  教典佛教的经典 妄语佛教所说的十恶之一就是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

    教典佛教的经典 妄语佛教所说的十恶之一就是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

    时间:2022-11-10 22:52:10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660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教典:佛教的经典。 妄语:佛教所说的十恶之一。就是以欺他之意,作不实之言。我问他:“这样说来,定数是可以逃避的吗?”他说:“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的,福也要向自己来求。这是诗书中所说的,确实是明理的训诫。我们佛教经典中说:求取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,求取男女后代的也一定能得到后代,求长寿的人也能得到长寿。说谎是佛家的大戒,佛祖与菩萨怎么可能用谎话骗人?”【点评】了凡先生听了这番话以后,向云谷

    教典:佛教的经典。

    妄语:佛教所说的十恶之一。就是以欺他之意,作不实之言。

    我问他:“这样说来,定数是可以逃避的吗?”他说:“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的,福也要向自己来求。这是诗书中所说的,确实是明理的训诫。我们佛教经典中说:求取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,求取男女后代的也一定能得到后代,求长寿的人也能得到长寿。说谎是佛家的大戒,佛祖与菩萨怎么可能用谎话骗人?”

    【点评】

    了凡先生听了这番话以后,向云谷禅师请教:“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?”云谷禅师告诉他:命运是由我们自己造作的,与别人不相关;福报是要自己去求来的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中有:“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说的是我们应当牢记祖先而不要遗忘,努力进德修业。配合天命,自己多多追求福气。所谓“命由我作”是要求人要通达明了,知道人一生的甘苦顺逆,怨天尤人是徒劳无益的,要躬身反省,是否自己造作不善,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,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改过从善,这就是古圣先贤著述中所说的“福自己求”,我们应当去仔细体会和玩味。这确实是古之明训,虽然完全肯定和了解命运,但命运是可以改变和改造的。求富贵可以得到富贵,求生男生女、求长寿延年都可以得到。这似乎是说佛教是“有求必应”,这样理解则又陷入了迷信和功利主义,应该说我们要相信通过弃恶向善、修炼自我、广种福田,一定会有所回报,得到你的愿望。佛经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》中有“我得佛心,证于究竟,能以珍宝,种种供养,十方如来,傍及法界,六道众生,求妻得妻,求子得子,求三昧得三昧,求长寿得长寿,如是乃至,求大涅槃,得大涅槃。”佛教不会欺骗众生,佛家的大戒就是反对以妄语来欺诳他人。《金刚经》中有:“须菩提,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”佛说法是真实的,不说假话,说的是老实话,实实在在,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。不诳语,是不打诳语;不异语,是没有说过两样的话。

    佛家有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,广义而言,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,如好习惯称善戒(又作善律仪),坏习惯称恶戒(又作恶律仪),有防非止恶的功用。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,即: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。所谓妄语即欺诳他人,作不实之言,包括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等。《大乘义章》卷七曰:“言不当实,故称为妄。妄有所谈,故名妄语。”五戒、十戒中都有妄语戒,可见佛家对妄语行为的严禁。妄语戒本身也有大小之分,不得圣道而自言得圣道乃是大妄语者,小妄语者则是说其他一切不实的言语。

    余进曰:“孟子言:求则得之。是求在我者也。道德仁义可以力求;功名富贵,如何求得?”云谷曰:“孟子之言不错,汝自错解耳。汝不见六祖说: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;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。求在我,不独得道德仁义,亦得功名富贵;内外双得,是求有益于得也。”

    求则得之: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”意思是,仁、义、礼、智,并不是从外面来历练我的,而是我自己本来就有的,只是不去想罢了,所以说,推求就能得到它,舍弃就会失掉它。

    六祖:指禅宗的六祖惠能(638—713),俗姓卢氏,唐代岭南新州(今广东新兴)人。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,继承东山法门,为禅宗第六祖,世称禅宗六祖。唐中宗追谥为大鉴禅师。著有《坛经》。

    福田:佛教以为供养布施,行善修德,能受福报,犹如播种田亩,有秋收之利,故称。

    方寸:指“心”。

    我进一步说:“孟子说:求取的就能得到。这是说求取那些可以由我做主的东西。所以道德与仁义可以努力求取;但功名富贵怎么求取呢?”云谷禅师说:“孟子的话并没有错,但你自己理解错了。你没听见六祖惠能说吗,一切行善修德的福田,都离不开自己的方寸之心;如果从自己的心去寻觅,所有的感官没有不相通的。求取由我做主的东西,却不只是得到了道德与仁义,也可以得到功名与富贵;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价值都能兼而得之,这样的求,是有益于获得的探求。”

    【点评】

    了凡先生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追问云谷禅师,《孟子·尽心上》中说:“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,求在外者也。”说的是追求就能获得,放弃就会失去,这是一种有益于获得的积极探求方式,因为所探求的对象存在于自身之内,而探求虽然有一定的方式,得到与否却一味屈从于命运,这是一种无益于获得的探求,这是因为所贪求的对象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的。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孟学派的重要修行方式,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求有益于得也。了凡先生认为道德仁义可以努力求之,功名富贵乃是身外之物,又怎么去求呢?他认为孟子说的这一点只适用于道德修养层面,而无法给人生以指导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来宾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