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
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
澄侯、温甫、子植、季洪四位老弟为八月十四日发出第九封家信,到十七日接到第七、第八两封家信,很高兴得知家中的一切情况。
左光八是我们乡里最大的盗匪,若能彻底将其铲除,扫平他的巢穴,那家乡的百姓就能长期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,这自然是莫大的阴功。不过湖南各地的会匪狼狈为奸,互相勾结,所以一旦触及一处,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如今总督程公特地赶来湖南,就是奉圣旨查办此事。之所以如此重视,估计是害怕广西西部的匪徒途穷末路之时,抱头乱窜,一旦窜入湖南境内,则湖南地区的会匪一定会伺机闹事。左光八这一股,我想还不是大团伙,不过若在我们家乡去惩办他,不可以太过激了,使他发生变化。听说他们请了体面的绅士出面保举,去恶从善,而且可以为朝廷捉贼自救,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,万一不行,也要抓住机会采取措施,不可用力太猛,发动攻剿容易,收拾残局便难了。
关于公议粮饷一事值得多加商榷,若果真出于全县乡绅的愿望,则会对朝廷有利,为百姓造福。至于出钱出力垫支官府的亏空,则我家万万不可盲目出力。官府的亏空大约有一万六千两银子,需垫付大钱三万余千,几乎每家都要分派千串才能填补。如今提出此项建议的,都是几个大绅士,不过是他们一时的豪气而已,以致说出这种急功好义的话。若将来真的到各家轮番分派,一定是投机取巧的富人家伺机弄诈,不肯出钱,反而在官府面前讨好;而老实的弱势者不仅要多出钱财,还不免要受奸诈者趁机勒索。如此一来,穷乡僻壤的小户人家一定会怨声载道。况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,则下任官员上任之后,便会引用这个借钱办公为例证,而且会援引朱县令在任之时百姓出钱垫付官府亏空为例证,也分派民间出钱帮他,那时反而没有话好拒绝人家,如果这样算起来,来一个官员,要帮一个官员,我们的家乡从此将永无宁日了。
凡是承办公家之事,都需要思虑成熟之后方可行事。此事如各位绅士都有心,我家不必拦阻;如由我家倡议,则万万不可。况且历届官位的补缺,都有固定的规定,哪个官位缺空,轮到哪个班次的人去替补,这些事情即使是抚台也不能擅作主张稍微变动。澄弟在外多年,难道还不懂这个道理吗?朱公如果没有轮到班,那么虽说帮他垫付了亏空,全县的人挽留,仍因这种惯例的限制而行不通;如果已经轮到班,那虽说不垫付亏空,也自然不能不补这个缺,间或有特别变通办理的,要督抚专门写奏折请示,恐怕也不尽对。曾仪斋如果是革职,那不能再穿补子;如果是因为吏部三年一次的考绩中改休的,还可以穿。
我看到季弟的信,得知他有志于道义身心的学问,心中很是欣慰。凡人只要有志,都可成为圣贤,绝不取决于读书的多少。我弟若果真有志于此,则需要熟读《小学》和《五种遗规》两书。此外,其他书能读固然好,不读也没有什么损害。可以做天地间的完人,可以做父母的孝子,不必因为读书而增加一丝一毫。不但四六文和古诗可以不看,就是古文这种我弟所愿学的,不看也无大碍。只要谨守《小学》 《五种遗规》两书,实行一句算一句,实行十句算十句,要比记诵词章强万倍。
季弟又说愿意尽孝道,唯亲命是听,这尤其可以弥补我的缺憾。我在京城十多年,既不能定期省亲,又不能在身边欢娱父母,内心十分惭愧,没有一天可以放下这桩心病,如弟弟们在家能够委婉愉悦孝顺堂上大人,一点一滴,默默地实行,那么,我能尽忠,弟弟能尽孝,那难道不是我家的祥瑞之气象吗?唯愿弟弟们能坚守这个志向,日日谨记于心,那么为兄我的内疚就可以稍稍得以减轻,幸甚幸甚。其他就不一一再写了,容后再说吧。兄国藩手书。
澄侯、温甫、子植、季洪四弟足下为久未遣人回家,家中自唐二、维五等到后亦无信来,想平安也。
余于二十九日自新堤移营,八月初一日至嘉鱼县。初五日自坐小舟至牌洲看阅地势,初七日即将大营移驻牌洲。水师前营、左营、中营自又七月二十三日驻扎金口。二十七日贼匪水陆上犯,我陆军未到,水军两路堵之。抢贼船二只,杀贼数十人,得一胜仗。罗山于十八、廿三、廿四、廿六等日得四胜仗。初四发折俱详述之,兹付回。
初三日接上谕廷寄,余得赏三品顶戴,现具折谢恩。寄谕并折寄回。余居母丧,并未在家守制,清夜自思,局蹐不安。若仗皇上天威,江面渐次肃清,即当奏明回籍,事父祭母,稍尽人子之心。
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,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,无稍疏忽,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,于叔父处敬爱兼至,无稍隔阂。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。凡一家之中,“勤”“敬”二字能守得几分,未有不兴;若全无一分,未有不败。“和”字能守得几分,未有不兴;不和未有不败者。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,必以吾言为不谬也。
诸弟不好收拾洁净,比我尤甚,此是败家气象。嗣后务宜细心收拾,即一纸一缕、竹头木屑,皆宜捡拾伶俐,以为儿侄之榜样。一代疏懒,二代淫佚,则必有昼睡夜坐、吸食鸦片之渐矣。四弟、九弟较勤,六弟、季弟较懒。以后勤者愈勤,懒者痛改,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。至要至要。子侄除读书外,教之扫屋、抹桌凳、收粪、锄草,是极好之事,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。
前寄来报笋殊不佳,大约以盐菜蒸几次,又咸又苦,将笋味全夺去矣。往年寄京有报竹,今年寄营有报盐菜。此虽小事,亦足见我家妇职之不如老辈也,因便付及,一笑,烦禀堂上大人。余不一一。